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四川日报】巴州区:深化改革 留住美丽乡愁

【2018-12-06】【来源:四川日报 王飞 杜渊】【字体: 】【颜色: 绿 【点击举报】

 

  

  巴州区化成镇白庙村产业园    任洪佑 摄

 “过去我们住在半山腰上,泥巴垒起土墙,竹子和木材架起房梁,很怕暴风雨吹打,去镇上赶集,要走2个多小时山路。”说起过去的居住条件,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贫困户黄敏感慨万千。

  如今,黄敏和村里149户群众一起住在新村聚居点,不仅走上了柏油路,还用上了自来水和安全电,学校、卫生院、文化广场等配套一应俱全,农村人有了新生活。

  巴中市巴州区属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三区叠加”地区,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户8.5万人,贫困发生率16.2%。

  2017年底,全区累计减贫7697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11元,较2014年增长56.8%。

  今年7月底,省政府批准巴州区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告别贫困,靠的是国家各项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各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巧干,各级党委、政府锐意改革,充分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巴州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坚决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巧借外力 3万余村民住上好房子

  在昆山村,每户贫困户家门口都贴着一张“易地搬迁明白卡”,上面有贫困户基本情况、易地搬迁安置属性、搬迁政策享受情况等信息,其中政策享受情况一栏,又包括旧房拆除复垦补助、购(建)房补助、农民自筹资金等项目。

  “自己只补贴了8000元,去年我家就搬进10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黄敏说,建房时地基打得深,等以后脱贫了,还可以加盖房子。

  根据“十三五”规划,巴州区要解决易地扶贫搬迁3.34万人,涉及391个行政村,难度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不仅要靠政府补助,还要靠外力的支持。”巴州区财政局负责人介绍。

  2014年9月,为支持巴中脱贫攻坚,原国土资源部为其定身打造“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等6条支持政策。指标换资金,巴中抢抓政策机遇,解决了“如何盘活土地资源”这一难题。

  在土地指标换资金的基础上,巴州区还创新财政资金整合方式,建立起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库,统筹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性长期贷款等项目,统筹解决了新居建设资金来源。

  从2015年起,巴州区统筹解决贫困户、非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因户制宜实行集中安置或分散安置。通过整合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严守“人均面积不超25平方米、户均自筹不超1万元”底线,合理设计户型并预留空间,确保了搬迁不举债。针对居住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水淹没区的“三区”贫困群众,巴中创新提出“三不、三搬、三为主”(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力)工作要求,精准搬迁、科学搬迁,并做到稳定安居兴业。2018年上半年,全区建成住房9426套,人均住房面积23.5平方米,建成率100%;搬迁入住9426户,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五通五有,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通讯,有活动广场、有购物中心、有卫生室、有文化站、有垃圾收运点。巴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安置点要确保在新的地方有新的设施服务、配齐要素保障,和谐社会秩序。”

  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如今,在这片巴山秀水之间,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已徐徐铺开。

  激发活力 精准扶贫环环相扣

  冬季的毛家山依然郁郁葱葱。“过去的毛家山,是远近出名的‘光包梁’,现在这里成了‘聚宝盆’。”大和乡鑫瑞家庭林场负责人刘勇说,近年来,他流转了上千亩自留山林地,发展起了种植业,又在林场喂养了5000余只跑山鸡。“一年下来,养鸡收入就能达到20多万元。”

  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这得益于巴州区近年来实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巴州区积极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商品林林地经营权,允许林权所有者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截至目前,巴州区共发展林下经济11.2万亩,打造生态旅游31600亩。

  不仅如此,巴州区还围绕包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内的7项国家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完善制度机制,狠抓落实落地,促使改革真正激发“三农”发展新活力。

  去年5月,巴州区光辉镇许家岭村3组贫困户许贵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基金获得了5万元贷款,用于发展养殖业和种植巴药。“虽然刚起步,但今年也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许贵德说。

  围绕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巴州区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在对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对其生产经营性贷款提供免担保、免抵(质)押的信用贷款担保和财政贴息,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截至目前,巴州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共向893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8亿元,财政已贴息1600万元。

  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改革试点,巴州区在全区29个乡镇(办事处)50个村推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土地资源,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转变,实现集体、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获益,利益分配方式由“有权无利”向“还权释利”转变,实现集体产权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共同受益,资源配置方式“二元分割”向“服务均等”转变,促进了城乡共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巴州区还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和招商引资,积极扶持和培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采取贫困户土地入股、进园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益,实行“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贫困户”“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在产业分类层面上,围绕“道地巴药、有机果蔬、优质粮油、生态畜禽”四大立区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片一特的分类布局,达到持续稳定增收的扶贫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扶贫运作模式上,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开发或购买公益性岗位支持,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目前,该区已建立起“区有示范园区,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体系。目前,巴州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9579户农户户均就业1.5人以上,有的家庭通过整体务工实现月均收入1万元以上。

  深挖潜力 在农旅融合中留住乡愁

  “建在聚居点的村史馆,把乡村的根留住了。”11月24日,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村史馆内人来人往,村党支部书记焦国刚颇为感慨,村史馆建成后,很多人都来参观,尤其是本地村民看到这些老物件和乡村发展状况后,都感慨村里变化太大了。

  如何在农村变迁中留住乡愁?去年,龙台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完工,以前的老房子复垦成耕地,曾经的自然村落“消失”了。很多村民担心,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后,曾经的记忆也会丢失。

  2017年巴州区决定,在全区24个重点村建村史馆,在59个中心村和63个贫困村实施文化元素融入。重点实施“1+1+N”工程,即:一个晏阳初讲堂、一个村史馆、N个文化元素融入,要把村史馆建设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精品店”。

  巴中提出村史馆建设原则:不新建房屋,不增加贫困群众负担;选址上,优先考虑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聚居点。馆舍用村民旧居、村小学闲置教室或村委会闲置办公房改造,展陈物品来自村民捐赠,配以图文展示村史沿革、民俗风情、新村新貌等。

  “如果没有村史馆,再过几十年,谁还记得曾经的村子和历史呢?”焦国刚说。

  目前,巴州区已建成曾口镇书台村“书香”文化主题村史馆、水宁寺镇龙台村“农耕”文化主题村史馆、梁永镇宏福村“福”文化主题村史馆等24个各具特色的村史馆。这些村史馆已经连点成线,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在村史馆建设中,巴州区还深入挖掘优良的家风、家训、家谱,优秀的乡贤、模范、学子等,教化群众、淳朴民风、凝聚人心,焕发文明新气象。

  “村史馆不仅记录了当地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的演变,更是群众文化活动情感共融的载体。”巴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村史馆的建成,还能“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发挥教化育人作用。凤溪镇金子村清嘉庆谯氏碑铭记载的谯氏族训十条;梓橦庙镇陈家嘴村陈其通等杰出人物及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在村里传扬;平梁镇相坪村居住的岳飞后代,弘扬传承着“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龙背乡清溪村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的足迹……

  “未来将继续探索‘用好用活’村史馆,将其与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挖掘、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更好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巴州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蒲晓舟】【 页面功能:打印 关闭
  • 巴州民生
  • 旅游美食
  • 招商引资
  • 文化教育
  • 居家房产
  • 健康卫生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

村企“联姻”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增收日子有奔头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热”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

真人版“猫”和“老鼠”!创新玩法让城市近郊游更火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余斌赴广东开展投资促进活动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

平梁小学:落实“双减”提质量 作业展评促成长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修建老宅需要申请吗?一户多宅怎么处理?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

预防冬春流行病 市中医院专家为您支招→

  • 评论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3 WWW.SCBZXW.CN INCORPORATED. ALL RG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4898号-1
网络谣言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827-5227307 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 信函地址:巴中市巴州区西华街2号
设计制作:巴州区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827-5188176 投稿邮箱:bzqxwfb@163.com
建议使用IE8.0版本以上浏览器及14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144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四川省互联网举报中心261017479@qq.com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邮箱261017479@qq.com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巴州新闻网网络信息投诉举报受理方式 电话:0827-2225190